2018-05-24 15:05:50 星期四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新闻速递
+教职工风采
+基层工作
+校务公开
教职工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教职工风采

大爱无言 润物无声——记我校“教书育人好教师”杨再喜


大爱无言 润物无声

——记我校“教书育人好教师”杨再喜

 

记者 朱梦迪

 

他,来自于偏远的湘西,但不断追求进步,努力学习,在学历上经历了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这一系列刻苦求学的历程,学校和工作的高校曾先后经历了怀化学院、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学院、苏州大学、辽宁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共七所。四十出头的他,现已拥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科技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同时还兼任中国柳宗元研究会理事和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等多种学术职务。自2001年进入我校工作以来,他默默扎根于三尺讲坛,以大爱无言、润物无声的情怀,潜心教书育人。他被学生亲切地称之为“再喜哥”,他便是我校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杨再喜教授。

爱岗敬业,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2006年初,杨再喜博士开始担任我校中文系主任助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博士,他无怨无悔地从事最繁杂的学生管理,至今已是第9个年头。他总结的以“保平安、保稳定,结合专业创特色”的指导思想,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作出了贡献,获得了学校肯定,先后4次在学校相关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介绍学生工作经验。同时,从2008年开始兼任班主任工作,先后获得“湖南科技学院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所教过的学生更是桃李满天下,他深受学生的喜欢和爱戴。他从当时的“而立之年”到如今的年逾“不惑”,岁月已经渐渐染白了他的双鬓,现在的他已是湖南科技学院学生工作队伍中的一员老兵,(但)在岁月的流逝的同时也积淀了人生的收获。“岁月在变,随着职位的升迁,人的心境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我感觉我老了。湖南科技学院13年的教书生涯,学生口中那声亲切的“再喜哥”是我最大的骄傲,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杨再喜颇为感慨的说道。

 “怎样做一个好的班主任,怎样做一个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的老师?教书十余载,我不断这样问自己,时刻谨记作为老师的责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大多数人看来,担任班主任无疑是一件吃力而不讨好的工作,要比普通老师更加辛苦,他为了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真实情况,主动深入工作第一线,身先士卒。“再喜哥,他隐藏于人群中或许是不易被发现的人物,然而他嘴角边的微笑却又是不容忽视的存在。每当遇到难事,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给予学生最贴心的关怀。”学生晏庆仁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身教重于言传,以实际行动激励和感染着(自己的)学生。中文系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家庭较为困难,面对这一特殊的群体,他饱含爱心,推己而及人,主动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常从自己有限的薪水中给予资助,先后捐款和预付学费达40000余元,及时给这些学生送去了温暖,解决了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和生活。

诲人不倦,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于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讲台上的他摇头晃脑,旁若无人,自我沉醉在诗词的美好情怀里,仿若自己便是那年少的小伙子,在向自己心爱的姑娘传递心中爱意。一首《溱洧》从他的口中缓缓念出,年少时光对爱情的祈盼在他的朗读声中被表达的淋漓尽致。“今人多把七夕当成中国情人节,秦观有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洗牛郎织女银河相隔的哀怨,但这种相爱而不得相守的爱情未尝不是短暂人生中漫长的遗憾。”他感叹爱情的美好和四季更迭的无奈。学生许霖伟说:“时隔一年了,我对再喜哥的授课仍记忆犹新,记得他当时讲《溱洧》,由男女之间的悲欢离合联系到水的文化意蕴,感叹时间的流逝,哀叹韶华将尽。他语调充满和惋惜之情,我也被他多愁的情绪所感染,他不是老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想必这是学生对一名中文系老师最好的评价。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他引经据典,向我们痛斥了历代王朝惨无人道的统治和对劳动人民的压迫。由着那诗词或喜或悲,时而兴奋时而愤慨。不像是一名老师,更像是从古时代穿越而来的大诗人。学生闫慧丽说:“他人很和蔼,眉眼总是带着笑意,可能和他的长相有关。一说起诗词就滔滔不绝,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写出的粉笔字也格外潇洒。兴致来了,会把他自己写的论文拿出来念念,感觉他年轻经历了很多,可是却没有大多数他那个年代的人有的沧桑感苦难感,感觉很多事从他嘴里出来都是带有浪漫和童话的色彩(的感觉),我想这可能是诗词给他的影响吧”。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他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他所在的古代文学学科先后获得“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湖南省精品课程”和“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等多项荣誉。在2014年上半年我校举办教研室教学比赛中获得文科组一等奖,很多学生喜欢听他的课,说听他的课好像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获得智慧的启迪。“我的课堂上延伸内容比较多,我认为讲课不能就事论事的讲,从侧面深入拓展,才能使学生更加透彻的学习知识点。”讲起自己的教书历程,杨再喜滔滔不绝。书桌上静躺着着的那满满的一大本笔记无声的向我们叙述着一名优秀老师、一名诗人、一名中文系才子背后的故事。

崇尚学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引领学生

 “他是一个有大将之风的老师。”谈及杨再喜老师,同事张洪涛博士略带激动地说:“我曾在杨老师应约下,一起合作编著《传统文学理论的多维拓展》,我感觉到他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书籍无论是创作还是印刷、出版他都是亲力亲为。他是一个很博学的老师,是真正的在做学问,治学非常严谨,在编纂的过程中,他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经常与他交流,会发现他很亲切不会给人很大的压力,朴实的语调却足使人受益匪浅。”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他坚持对柳子文化的深入研究,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每年清明节也会同我校柳宗元研究所的老师一道率领中文系学子诵读柳子诗文,品味柳子意蕴。对于柳宗元的研究成果被广西柳州主编的《柳宗元文学通讯录》列为“全国第一”(的位置),这为带领学生走进永州地方文化、走进古代文学课堂奠定了基础。他先后主持了关于柳宗元研究的省级课题4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学术专著《唐宋柳宗元传播接受史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国家一级专业期刊和CSSCI论文20篇﹚。近年来,在以柳宗元为代表的永州地方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国内同行所公认的成果。

正如校训所言“德才兼备,自强不息”,杨再喜用实际行动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的学生,在之后硕士或者博士的求学过程中,(也常常)钟爱于永州的传统文化,并且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湖南科技学院柳宗元研究所研究员夏卫平这样评价:“再喜老师知识渊博,学校关于柳子文化的研究在他的带领下才能取得今天的优异成绩。他提出的观点新颖,发人深思,是我校为数不多的在教书、育人、科研都取得较高成绩的一个好老师,这三者能够兼而为之实在难得。”

| 发布时间:2015-06-26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公会      查看次数:155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杨梓塘路130号/425199  电话:0746-6381289    
© 2005-2020 湖南科技学院工会